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資源循環網
首頁
網站導覽
最新消息
English
行政院環保署
關於網站
認識循環經濟
資源循環分析
資源循環分析系統
國家層級物質流指標公開成果
資源循環推動
資源循環推動說明
歷年推動計畫
資源回收再利用年報
相關法規
資源循環教材
環保署教材
相關資源
圖卡懶人包
訊息中心
循環經濟新聞
研討會
友站連結
C2C TW
循環經濟|資源循環網
關於網站
認識循環經濟
資源循環分析
資源循環分析系統
國家層級物質流指標公開成果
資源循環推動
資源循環推動說明
歷年推動計畫
資源回收再利用年報
相關法規
訊息中心
循環經濟新聞
研討會
資源循環教材
資源循環教材
環保署教材
相關資源
圖卡懶人包
友站連結
C2C TW
110年
循環利用率
22.27%
0.42
%
110較109年上升0.42%
測量物質被回收成為再生材料的循環利用量佔國內產業物質投入量之比例。數值越高表示使用循環材料的能力越佳,對原生材料的依賴越低。
110年
資源生產力
(元/公斤)
77.99
1.02
110較109上升1.02
測量國內經濟消耗每公斤物質所產生的經濟價值。數值越高表示運用資源產生經濟價值的能力越高,資源使用效率越佳。
110年
人均物質消費
(公噸/人)
11.57
0.66
110較109上升0.66
測量平均每人在國內經濟所消耗的物質量,其為直接物質投入量減去實質出口量,再除以人口數。數值越低表示發展國內經濟所依賴的物質數量越少。
循環經濟政策
我國自然資源不足,7成仰賴國外進口,金屬礦(100%)、非金屬礦(23.5%)、化石燃料(99.8%)與生物質(66.1%)均來自進口,資源供應風險可能造成經濟負擔。又因我國地理條件限制,環境承載能力有限,為使資源有效循環利用,減少廢棄物產生與環境負荷,進而建立資源永續利用之社會,我國已於91年7月3日頒布「資源回收再利用法」,並由行政院環境保護署於92年起擬訂「資源回收再利用推動計畫」,結合各部會資源,以滾動檢討的方式共同推動資源回收再利用業務。
瞭解更多
循環經濟措施
依總統105年5月20日就職政見:「對各種污染的控制,嚴格把關,更要讓臺灣走向循環經濟的時代,把廢棄物轉換為再生資源,對於能源的選擇,以永續的觀念去逐步調整」,國內推動資源回收再利用時,亦應同時將循環經濟政策納入考量。爰此,環保署將以循環經濟政策思維為主軸,並研擬相關指標、策略及措施,據以推動未來資源循環相關之各項策略。
瞭解更多
相關連結
資源循環分析系統
資源循環分析系統提供我國國家層級物質流指標、物流使用統計與產業鏈流布推估功能
國家層級物質流指標公開成果
為指標群整體推動的代表,作為定期追蹤的基礎,並可與國際比較使用
最新消息
2022/12/15
廢棄物管理再升級 全程追蹤廢棄物及再利用產品流向
為落實廢棄物再利用管理,環保署修正「行政院環境保護署事業廢棄物再利用管理辦法」,指定工程填地材料等8項再利用產品,規範限制使用地點、品質標準及檢測頻率,全程追蹤廢棄物及再利用產品流向,確保妥善再利用。 環保署表示,本次修法以「再利用產品運作管理」為加強管制重點,針對鋪面工程之基層或底層級配粒料、工程填地材料、道路工程粒料、磚品、水泥製品、預拌混凝土、控制性低強度回填材料、瀝青混凝土等再利用產品,規範限制使用地點不得為於環境敏感區、應符合之再生粒料環境用途溶出標準及檢測頻率,並限制銷售對象、再利用產品清運機具應裝置GPS、以聯單紀錄清運過程、申報至最終使用地點。 環保署期望藉由本次修法,提升再利用產品的流向追蹤與品質管理強度,創造環境保護與產業發展運作共利效益。修正發布相關資料,可至環保署新聞專區下載附加檔案,或於發布日3日後至行政院公報資訊網下載參閱。
2022/12/12
循環採購以租代買 邁向永續消費新時代
為確保永續消費及生產模式,減輕消費產生的環境負荷,環保署今(12)日在南港瓶蓋工廠臺北製造所舉辦記者會,邀請國內以租代買服務亮點業者出席響應。宣示記者會上首映循環採購宣傳影片,預告《循環採購指南》,並由藝人吳鳳擔任循環採購推廣大使,盼透過「營造市場機制」、「建立循環商業模式」及「引領綠色消費文化」等方式推動循環採購,邁向永續消費新時代。 過往的消費及生產模式傾向線性經濟型態,資源消耗和碳排放使地球面對氣候變遷的威脅。國際能源總署(IEA)在今(2022)年發布數據,2021年全球二氧化碳排放量達到363億公噸,創下歷史新高。聯合國亦統計,1970年迄今,全球資源使用量成長3倍,依此趨勢推估,2060年全球資源使用量將為現今的1.5,全球正面臨自然資源短缺的困境。 經濟與環保平衡是國內外共同面對的課題與挑戰!環保署宣示推動循環採購,儘可能有限的天然資源永續的循環利用,將產品生命週期中產生的負面環境影響及廢棄物減到最低,因此需從產品設計朝可循環及提供永續循環的商業模式,提高資源使用效率做起,而產品設計時考量模組化易維修可升級、提高耐用度,以及提供產品延長保固、維修服務,以延長產品使用年限,有機會透過產品所有權轉移,採以租代買方式來帶動生產者延長產品壽命。 環保署廢管處資源循環辦公室賴瑩瑩處長兼主任表示,環保署持續推廣「使用取代擁有」理念,市面已可見到餐具、服飾、3C產品、汽機車、家具等都有業者提供租賃的循環商業模式。環保署今年推出實質的「循環採購」政策,將提供循環採購指南、制訂共同供應契約,由政府與學校等公部門帶頭落實行動,率先建立以使用代替擁有、以租賃代替購買的商業模式,逐步建構產品循環服務供應鏈,並加強環境教育引領綠色消費。集消費端的力量促使製造業者從設計時就納入模組化、易拆解、易維修的考量,並發展延長保固、維修等商業模式,促使物品延長使用年限,減少資源耗用。 「我開始瞭解環保是從台灣開始。」推廣大使吳鳳表示,台灣垃圾分類的確實讓他印象深刻,因為是民眾們一起在家裡就參與。吳鳳分享自身在攝影器材上的維修與租借經驗最有感,當器材損壞時,雖然朋友勸他直接買新的,但他仍覺得現有的已經很夠用,他還是希望維修,也不想自己持有太多器材卻又閒置,而近年租借平台盛行,對他而言,偶爾需要更高階的器材時他可以選擇租用這樣很方便也無負擔。「個人的行為很重要!」吳鳳強調,人們每天製造大量垃圾,但台灣的土地有限、資源更有限,應該人人一起努力於更美好永續的未來,他希望推廣讓更多人知道循環採購的思維。 環保署去(2021)年成立資源循環辦公室,積極推動資源循環永續利用等各項政策,針對扭轉過往線性的消費模式為循環型的消費模式,規劃推動循環採購政策,從政府機關學校優先推動以租代買,依預算執行要點、政府採購法等相關規定,編列預算及辦理採購,並要求供應商需具維修能力,後續並將擇定常用之辦公用品租賃納入共同供應契約,供機關學校使用以擴大推動,另訂定公部門循環採購指南,輔導公部門辦理循環採購,逐步建構租賃循環商業模式及規模。 環保署廣邀「循環飲食、家居及科技」等三大類以租代買業者於記者會中展示,包含循環容器租借、寢具、家電及家具等居家商品租賃,以及提供3C產品及照明租賃服務等業者,盼吸引更多的產品與服務供應者及消費者共同參與,共同推動永續消費與生產模式。 環保署表示,由政府機關學校率先建立以使用代替擁有、以租賃代替購買的商業模式,逐步建構產品循環服務供應鏈,並加強環境教育引領綠色消費,呼籲國人支持循環理念設計的產品或服務,全民一起守護唯一的地球。圖一、循環採購宣示啟動大合照.jpg圖二、永續消費與生產宣傳圖卡
2022/11/22
淨零轉型新選擇-資源循環網絡廢棄物清理計畫
環保署為達成資源循環零廢棄目標,111年11月8日函頒「資源循環網絡廢棄物清理計畫審查作業要點」,提供創新機制,鼓勵資源循環最大化,協助事業共同提出「資源循環網絡廢棄物清理計畫」,計畫申請者取得許可後,可跨區域、跨產業,串聯多家技術優良廠商,將廢棄物轉化為原料,降低廢棄物處理對環境的衝擊,邁向淨零排放。網絡事業可將減廢、減碳成果,反映在企業ESG永續報告書,提高國際競爭力。 環保署表示,在目前廢棄物產出、清除、處理(再利用)線性模式下,新增網絡型態的循環模式(資源循環網絡廢棄物清理計畫),可串聯二個以上事業之製程,在原物料到廢棄物整體生命週期考量下,整合原物料供應、產品使用、廢棄物處理(再利用)等上、中、下游事業,找出回到製程或循環利用的方式,逐步發展為「資源循環網絡虛擬園區」(圖1),將是未來淨零轉型的新選擇。 申請資源循環網絡廢棄物清理計畫,同時涉及事業廢棄物清理計畫書變更。為簡政便民,提高行政效率,許可審查作業已規劃與事業廢棄物清理計畫書共同會審,將原二階段審查程序簡化為單一程序,縮短審查作業時間。審查重點包括廢棄物清理方式、自主管理計畫,以及減廢、減碳等環境效益。 「資源循環網絡廢棄物清理計畫」採自主管理,配合現行廢棄物多元申報機制,申請事業須為上市上櫃公司,肩負整體循環網絡廢棄物清理運作管理責任,其他網絡內事業則須承諾配合申請者監督管理。促進網絡事業共同實踐重複利用,以減少廢棄的概念,積極推動產業鏈減廢工作。 資源循環網絡廢棄物清理計畫審查要點、填報與審查指引、計畫填報說明及相關文件,可至環保署事業廢棄物申報及管理系統(IWRMS)(網址:https://waste.epa.gov.tw/)專題區/資源循環網絡專區下載。附加檔案:資源循環網絡廢棄物清理計畫審查作業要點.pdf圖、資源循環網絡虛擬園區
2022/10/28
促進資源循環 企業高峰會技藝超凡
環保署今(10月28日)假桃園市環保科技園區永續資源館辦理「2022資源循環績優企業高峰會」,並由環保署沈副署長志修為活動揭開序幕。今年度的活動為鼓勵企業積極促進再生料循環利用、建立創新循環服務模式,展現臺灣近年來為資源循環發展努力的決心,同時推動產業間的串聯及跨界的媒合交流,針對企業應用再生能源之固體再生燃料(Solid Recovered Fuel,以下簡稱SRF)、綠色金融及新綠色轉型議題舉辦主題式演講,並規劃「循環產業,從桃開始」的循環產業特展,以及實地參訪正隆股份有限公司大園造紙廠「SRF固體再生燃料製造及使用廠」。本次活動於上午辦理「循環產業特展」,係由環保署與桃園市政府環保局聯合籌辦,與桃園在地特色廢棄物及再利用處理廠商合作,以桃園區域整合為資源循環產業聚落為例,利用產業共生與循環合作理念,共同打造桃園在地資源循環產業鏈。「循環產業特展」主打從桃園在地的循環產業起步,將廢棄物處理的範疇劃分為「電子電器、建材、基礎工業、生活領域、文創領域、轉廢為能、農業」7大主題,各主題展區擺放廢棄物製成之成品、展示各領域廢棄物再利用的流程及處理情形,並介紹廢棄物處理及再利用廠商與上下游產業鏈如何進行資源循環,達到共同交流與推動桃園在地循環經濟產業的發展,為上午的活動做一個圓滿的集大成。展品將保留於永續資源館內作為常態展,未來機關團體至永續資源館官網或致電預約即可參觀。下午場辦理「SRF於企業運用案例分享」、「綠色金融」與「面對新綠色轉型之機會與挑戰」三場主題式演講,以及正隆股份有限公司企業參訪。「SRF於企業運用案例分享」邀請永豐餘工業用紙股份有限公司新屋能源廠廠務室許弘德專員與正隆股份有限公司吳榮斌廠長進行相關案例分享,拋磚引玉鼓勵各產業尤起效法。「綠色金融」邀請了上海商業儲蓄銀行企業金融事業部葉宏興經理分享推動綠能融資方案,創造綠能融資無限商機,提供企業轉型新方案,促進能源永續發展。「面對新綠色轉型之機會與挑戰」則是邀請資誠企業永續發展服務公司張嘉宏副總經理分享臺灣產業界正面臨到的關鍵問題,以及綠色轉型之機會與挑戰。最後一同至正隆股份有限公司大園造紙廠參訪「SRF固體再生燃料製造及使用廠」,實地瞭解轉廢為能案例,為今日的高峰會畫下完美句點。環保署表示,推動資源循環、提升資源使用效率是國際趨勢,臺灣要在2050年達到淨零排放,將持續以政策引導方式,如國發會於今(2022)年3月公布的「臺灣2050淨零排放路徑及策略總說明」,列明12項關鍵戰略,提供至2050年淨零的軌跡與行動路徑,以促進經濟成長、帶動民間投資、創造綠色就業、達成能源自主並提升社會福祉。期許國內企業能持續創造循環經濟產值、產業共生、資源共用、環境共享,逐步達到資源永續循環再利用目標,給未來的臺灣一個有效運用資源且減少廢棄物的全循環願景。
2022/10/28
循環經濟顯成效!環保署表揚111年資源循環績優企業
為鼓勵積極推動資源循環的業者,並由獲獎者分享成功案例供其他業者借鏡,證明投入資源循環可創造經濟價值及建立可行商業模式,鼓勵更多企業朝資源永續循環的方向努力,環保署於今(28)日在桃園市環保科技園區永續資源館舉辦「111年資源循環績優企業頒獎典禮」,公開表揚頒發獎座及商品禮券,並邀請績優企業代表經驗分享。 環保署表示,績優企業遴選對象分為兩組,一組為促進物料再生循環、具備實際推動績效的「循環組」,例如再利用機構、回收處理業等;另一組為將創新概念導入循環模式的「新創組」,例如擁有資源循環創新產品、服務或技術的業者。在歷經嚴謹遴選程序後,今年度獲獎業者共計27家,其中「循環組」計5家獲選本次最高殊榮的金質獎,以及8家獲優良銀質獎,得獎者領域含括生物質、化學品、塑膠、金屬及非金屬循環等廠商;新創組2家獲選金質獎、12家獲選銀質獎,包括建立循環服務平台、推出循環服務模式、具創新產品、創新技術等不同類型的業者。遴選結果及績優事蹟詳見附件。 今年度獲選績優企業各具特色,企業亮點分享部分,「循環組」邀請到從事廢照明光源、印刷電路板循環再製資源化產品的「中台資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半導體研磨廢水再製為矽粒、廢膠條回收再製為脫模膠的「日月光半導體製造股份有限公司十一廠」,促進化學品(如光阻剝離液、顯影劑等)循環使用的「友達光電股份有限公司台中廠」、處理氫氟酸廢酸液並產出資源化產品矽氟酸鈉的「秀霖環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及推動工業港、電廠及水泥廠形成產業封閉迴圈,以低碳海運輸出產品的「台灣水泥股份有限公司和平分公司和平廠」。「新創組」則邀請開發閒置物資共享平台的「吉星共享股份有限公司」及農業廢棄膜資源回收再製清潔袋的「環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進行分享。 環保署呼籲,面對氣候變遷議題及國際間減碳壓力,企業應積極投入生產採易循環設計產品、推動廢棄資源之能資源化、投入資源再生技術研發應用,以及發展永續循環商業模式,提升資源循環效率。環保署去(110)年已成立資源循環辦公室,改變以往著重廢棄物末端管制的思維,依不同產生源之物料屬性盤點分類,透過源頭設計、減量、加強回收及循環再生,提升資源使用效率,積極推動資源循環永續利用,希冀藉由政策的推動帶給臺灣未來一個有效運用資源且減少廢棄物的全循環願景。附加檔案:1111028新聞附件_111年績優企業遴選結果彙整表.pdf圖、資源循環績優企業循環組及新創組大合照
關於網站
認識循環經濟
資源循環分析
資源循環分析系統
國家層級物質流指標
公開成果
資源循環推動
資源循環推動說明
歷年推動計畫
資源回收再利用年報
相關法規
訊息中心
循環經濟新聞
研討會
資源循環教材
環保署教材
相關資源
圖卡懶人包
友站連結
C2C TW